一个暑期能做什么?有人能做好论文中重要的实验,有人能打造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商业计划,有人能在书本的字里行间提升专业知识,还有人能让自己获得一份“高含金量”的实习……这个夏天,这群上理学子用自己的热爱,为了自己“下一站”会更好而努力拼搏着,描绘出青春里最火热的模样。
在科研世界里,发出微微“荧光”
电视的LED显示屏、人民币上的荧光防伪、生物成像……有一种叫“碳点”的材料,由于其易制定的电学、光学特性,易加工性以及良好的水溶性,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材料学院208实验室中,18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桂勃杰同学正在对他制备的碳点试剂进行荧光检测实验。
在反复实验中,桂勃杰发现自己调制的试剂对苯胺有较为明显的检测效果,由此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相比目前需要到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个方法只需要将废水滴进试剂中,拿紫外灯照射观察荧光变化。这样不仅成本低、更便捷,也能检测出工业废水中更低浓度的苯胺。”桂勃杰解释道。
口罩、实验服、橡胶手套,炎炎夏日,即使在恒温的实验室中,他的额头上也泛起了豆大的汗珠。“之前因为疫情耽误了实验进度,所以我要在暑期赶紧补回来!”他说道。对他来说,一旦有想法就可以立马去实验室验证的这种“VIP待遇”尤为珍贵,因此每次在实验室,都要待到夜深了才回宿舍。为了确定自己制备的样品对苯胺具有更低的检测限,实验室里的他,反复对五组样品进行荧光检测实验,制备样品、对样品的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实验的步骤一步步向前,桂勃杰的论文也一点点深入完善。“我觉得研究一个东西的本质非常有意思,并且它对环保还能有一定帮助,我觉得做着一件‘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事情让我的暑期更充实了!”
桂勃杰在实验室中对样品进行荧光检测
打造“助农钥匙”,用所学反哺家乡
红枣脆、苹果脆、黄桃脆……你知道吗,如今受到很多人欢迎的网红休闲小零食蔬果脆片,有些就出自上海理工大学助农小分队——“巾帼不让‘蔬霉’”团队之手!众所周知,新鲜的果蔬易腐烂、运输过程损耗大、附加值低等问题一直是种植者的一块“心病”,来自我校能动学院、光电学院、机械学院、管理学院以及版艺学院的同学们利用专业知识,自主研发了一款效率高、成本低的“真空低温油炸机”,帮助家乡的农民将新鲜果蔬制成脆片,同时提供加工工艺与销售渠道,助力大家脱贫致富。
今年暑期,他们全员留校,带着这个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个LOGO的颜色和计划书更搭吗?”“我在商业计划书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加了批注,请同学再修改一下!”“明天下午我们碰个面”……在小组的微信群中,从23点,到第二天的1点22分、2点55分甚至4点11分,消息提示接连不断地弹出。消息的背后,是每个人的分工安排、每日总结以及修改了一版又一版的商业计划书与PPT。“几周下来,各种优化版本的文件图标已经慢慢覆盖了我的整个电脑桌面!” 来自光电学院的团队成员尹少楠说道。
如今,这个项目已经成功入围上海赛区决赛,在这个一直“在线”的暑期里,团队还将对设备进行新一轮技术优化,并且继续完善项目计划书。“作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我们都希望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用科技创新思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拿着这串‘助农钥匙’打开万千‘致富之锁’!”来自机械学院的王艺洁说道。
“巾帼不让‘蔬霉’”团队正在李臣学老师的指导下讨论项目
逐梦研途,“精神食粮”在“学习餐桌”上飘香
在学校一食堂的卡座里,有人端着满满的食物补充身体所需的粮食,来自版艺学院17级包装工程专业的雷其浩同学却独自抱着厚厚的专业书,给自己补给“精神食粮”。
今年,学校一允许返校,雷其浩就提交了返校申请,到了暑期,他也选择了留下来。在他看来,只有在这校园里才能更好地投入自己。“在学校里看到很多同学都在学习,这种氛围让我更有斗志。”今年大三的雷其浩,选择了考研,继续在本专业深造,因此这个暑期对他来说,就是复习“黄金期”。在他的“餐桌”上,有一份70多页的单词大纲,一本写着详细解题思路的数学习题,还有厚厚的阅读理解与考点清单。每天从早上7点30分他就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学习,直到凌晨才休息。“我很享受这种有目标的时光,也很珍惜能一心一意投入学习的劲头,这一切,都是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读研梦’,让我有更多时间去接触自己想学的知识。”雷其浩说道。他的想法也许正代表了此时正奋战在校内外不同角落的考研学子的心声。对于这位班级团支部书记、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来说,过去的成绩、身上的荣誉只是过眼云烟,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其实在决定考研之前,雷其浩也迷茫过,甚至考虑过换专业,但是当一次课上老师提到了“限塑令”,这让雷其浩突然发现,对环保材料、环保包装的开发其实能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量。“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专业离现实很‘近’,或许我也能通过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为环境、为社会做些什么!”雷其浩说道。
雷其浩在第一食堂学习
变身职场“萌新”,为明天“加码”
“在投标前,要确定是否能响应客户的需求”“竞标成功后,与客户确定全部电梯参数、功能与装饰等细节便开始签订合同”……你以为这是一份枯燥的流程文件?不,这是管理学院的周林森同学参与制作的小猪佩奇动画版的《电梯的前半生》。
这个暑期,周林森拿到了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的实习录用通知,开启了自己朝八晚五的工作。经过9天的培训,他逐渐熟悉了公司的“业务地图”,从订单交到工厂、工厂生产再到现场安装,他和小组成员用一个动画片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满满收获。虽然工业工程专业的周林森拥有了一份与自己专业非常对口的实习,但是作为一名“萌新”生产计划员,他依然每天都要为自己输入许多新鲜的技能——学习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计算物料的供需以保证供需平衡、对物料使用的历史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安全库存和订货批量等。“在这些天的实习中我越来越明白,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其实只是基础,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更多‘实战’技能!”周林森说道。
为了获得这次宝贵的实习,他也下足了功夫,海投简历、与辅导员探讨面试问题、学习线上面试技巧,每一个步骤,他都用上了自己100%的努力。“我觉得暑期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应该要好好把握。对我来说,抓住机会增加实习经验,才有助于我今后真正走上社会、走进工作岗位时增加成功的砝码!”周林森说道。
周林森在工作岗位上
供稿:新闻中心
文:王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