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三五”】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插上智慧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次数:525

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教学楼直录播平台共计直播课程15220节,上课门数1775次,在线人数峰值7200人,历史观看直播人次1368800人次,折合共计11415小时……突发疫情之下,学校提前布局的智慧教室在今年3月初及时投入使用,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复课模式提供了空间和技术支撑,保障“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智慧教室、学生返校动态展示、疫情健康打卡、进出校刷卡查验……已经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校园日常,而这只是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智慧校园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云数据中心和校级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等信息化建设成果为学校教学科研、校园防控等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精准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


第一教学楼智慧教室


动态返校系统


“通办”“统管”“畅学”一网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圈

从2016年“十三五”规划明确思路到2019年全面启动,目前学校已基本完成智慧校园一期建设。“十三五”期间,借鉴上海市实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先行经验,通过建设完善上理工版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畅学”,提升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以信息技术、数字治理助推校园更“智慧”更“智治”,助力学生更乐思更好学。

校园生活有多丰富,校园管理就有多复杂。数据是源,是协同的根本,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牛鼻子”。学校积极开展数据中台、云数据中心建设,形成智慧校园大数据分析平台,完成了学校的“云化之旅”,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按需使用、一键获取、简化管理和资源复用,达到让师生像使用自来水一样使用IT资源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校园应用场景驱动数据整合、办事流程集成和核心业务系统重构。以数据+应用场景“双轮”驱动,配合移动端建设,初步实现管理、服务、科研、学习、业务、知识、资源等内容的融合和共享,实现“通办”“统管”“畅学”一网融合。

学校的一系列动作表明,建设智慧校园并不是解决管理服务的某一项问题,而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圈”,做到“实战”中管用、职能部门爱用、师生感到受用。相继上线的公共场所导引系统、一网通办融合门户、电子校园卡等应用大大便利了师生的校园生活。据统计,WeLink累计激活35554人,日均活跃人数超过27000余人,每个学期各应用点击次数累计超过150万次……


数据中台


云数据中心


大数据平台


一网通办融合门户(PC端)


WeLink(拼版)


公共场所导引系统(拼版)


有线、无线、物联三网合一,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云助力

智慧校园建设带来的精彩校园生活,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只有在安全畅通的网络高速路上,各种功能和应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

针对校园网络故障被动响应、网络不稳定、网速慢、高并发情况下网络堵塞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学校启动建设万兆骨干校园网和优质校园无线覆盖。2017年完成无线综合认证系统建设;2018年、2019年,启动万兆到楼的骨干网改造,实现综合楼教学区、四教、五教高质量无线覆盖;2020年完成一教智慧教室高速无线网建设。同时将校园网出口总带宽从2.7G提升至4.2G,逐步构建起一张包含“有线、无线、物联网”的综合网络,实现“三网合一”。在网络安全方面,学校以“等保”为抓手,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为保障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校园应用生态体系提供了坚强后盾。

基础网络设施的完善一方面满足了校园内师生终端在任意位置的接入需求,大大优化网络使用体验,所提供的超算服务为大数据研究、深度学习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网络架构的优化全面助力校园立体化智能防控效能提升和安全技防体系完善。目前学校已提前完成《上海市高校校园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技防系统模数改造要求,实现全校门禁系统“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数据库”,基本建成适应学校安全综合防控、校园大安全管理和安防集成应用的平安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和智慧消防应用平台。

网络管理体系改造


校园门禁管理系统和烟感报警系统


有定力韧性有品质,示范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面向新时代,作为革命性内生变量,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着教育现代化发展,必将推动教育理念变革、模式再造、体系重塑。大数据、数字化、智慧校园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十三五”期间,学校通过转变思维范式、转变组织模式、转变治理方式,把数据聚起来,将数据用起来,让数据活起来,通过数据这一重要的战略资产,促进校园治理向着精准化、精细化发展。

按照“数字上理”12306总体规划,学校正着力建设全数字大学,提升校园的治理韧性、生态韧性和安全韧性,并按照学校第八届党委第六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坚持以师生为本,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打造师生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品质校园、人人都能感受暖意的温馨校园。目前已完成 “夯基础、建平台、出样板”的第一阶段目标,第二、三阶段将分别向着“深应用、抓融合、促创新”、“见智慧、抓创新、做标杆”的方向,不断促进教学、科研、管理决策模式创新,真正实现智慧无处不在,将上理工建设成为智慧校园新标杆, 示范引领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数字上理”总体规划及阶段目标


供稿:新闻中心
文:穆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