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让思政的“花、木、叶”根植在课堂教育的沃土上

发布时间:2020-12-31浏览次数:47

“城市是干什么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是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还是如莎士比亚所说,城市即人?”“葡萄庄园修剪葡萄枝是为了收获更甜美的葡萄,提高葡萄酒的质量,通过减少人员流动来加强疫情防控其实和剪葡萄枝是一样的,以‘减少’,寻‘最优’”……在管理学院,有这样一群辛勤的园丁,他们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包裹进生动实例中,培育出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倾心播撒,让知识的“花、木、叶”根植在教育的沃土上。

“运筹”之花: 融古今,意深长

“唐朝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中这样写道:‘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接下来,我们学习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的这两句诗读来朗朗上口、美不胜言,是经典的对偶古诗句,而对偶规划里,有和它类似的回环之美”……不了解的以为这是一堂古诗词课,实际却是管理学院党亚峥老师《运筹学》的课堂。当感性的唐诗之美与理性的运筹学之韵相融,就使得这门有深度、有高度的课多了几分温度。

“我们要打造一门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为了能更好地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党亚峥先后参加了全国高校课程思政骨干教师研修班、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金课网络培训等课程学习。在她看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一定能够做到让学生心灵有触动、思想有感悟、行动有体现。在她的努力下,一门线上线下相结合、引人深思的《运筹学》逐渐成型。

“管理学、数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交叉在一起,理解起来挺费劲的”“自己看书的时候都不太懂课本都在写什么”,在上课前,同学们觉得《运筹学》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经过党亚峥老师的“神奇”转换,课程化难为易,大量的古诗词、生活场景等元素在帮助同学们理解“晦涩”原理的同时也启发了他们的智慧。

“学习0-1规划时,我还记得老师说,我们想在人生的每个任务上都写1,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如何选择十分重要。”何泽秀同学回忆道,“《运筹学》课程给我的最大收获,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它进一步塑造了我的价值观,对我未来的学习生活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党亚峥老师录制线上课程


“金融”之木:守根本,育新芽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金融业又是如何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的呢?”随着张青龙老师的提问,一场关于“金融战疫——案例收集与点评”的热烈讨论在《金融学概论A》的课堂上展开了。

做好充分准备的同学们依次上台进行展示,张青龙也在台下频频点头,对大家的报告给予专业评价。“这不仅让我对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方法与措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让我感受到了那些抗疫英雄在此次战‘疫’中付出的努力。”2018级金融学专业的同学汪世杰说道。

在课程教学中,张青龙所带领的团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先后邀请了复旦大学刘庆富教授、华融证券吴颖悦经理、湘财证券李鹏程经理等多位金融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精彩的主题报告。此外,团队还积极组织学生到中国证券博物馆、全国首家无人银行、兴业期货等金融机构参观实习。“通过张老师的教学,我不但掌握了专业必备知识,对未来职业有了更好的规划,还充分认识了我国现行体制的优越性,增强了对于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道路和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信心。”施启翔同学说。

“我们认为热点问题会随时代而变,基础知识与核心价值观永嵌其中。”通过深入挖掘思政要素,张青龙也在不断研究和关注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伦理、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等,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使自己精神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再更好地把自己的信念传递给学生。


张青龙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参观学习


“城市”之叶:赏当下,润未来

一张张精美的照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从人声鼎沸的上海,到华灯初上的巴黎,从繁复整齐的下水道结构,到俯瞰时各有特色的城市上空……谢媛老师的《城市管理学》课堂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而更像一次“艺术鉴赏展”。

“交通部门在征询我家附近的公交路线变更时,我打电话向交通部门反映,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思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市民都不参与,仅仅靠政府,很难及时发现市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就很难谈得上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了。”在课堂上,谢媛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同学们理解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城市的市民也是管理主体之一,政府要开拓各种途径让市民参与管理,市民也要积极主动参与管理,因为城市是每个人的城市”。

城市管理学是门实践性很强、不断发展的学科,与课本上略显枯燥的专业知识不同,谢媛的课堂精彩有趣,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利用率、苏联式下水道系统为何不适合中国、如何看待中国各城市的落户政策……谢媛也会在每节课后进行思考,通过与学生交流,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

“谢老师引导着我们和她站在一起,以城市管理者的角度,去理解依法执政、改革创新、坚持城市发展和管理以人为本,《城市管理学》课程不但培养了我们的发展观和全局观,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思想的科学内涵。”马志翔同学说,“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课程,谢老师不但教会了我这门课程,更在潜移默化里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谢媛老师在课堂上与同学互动交流


作为全校首批建设课程思政的学院之一,管理学院对全院600余门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将课程思政目标任务、重点内容、教学方法、预期成果以及考核评价等融入课程建设;注重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的开发与建设,充分发挥案例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在全校率先举行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从组织保障、目标管理、特色发展、队伍建设、培养成效等12个部分详细展示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在近期学校举办的课程思政“大比武”活动中,管理学院在个人赛道和集体赛道均取得优异成绩。“此次全校‘大比武’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终点,而是更高层次建设工作的再出发。学院将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切实做到课程思政建设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团队有魅力、课程有示范,不断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学院党委书记汪维谈道。


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


供稿:新闻中心

文:董真、白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