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局•育新人】构建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材化模式”

材化学院聚焦创新人才核心特质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发布时间:2021-11-30浏览次数:453

坚持“四个面向”,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聚焦“综合素养”,让工科学生登高望远、文理兼修;依托产业学院,提升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下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狠抓竞赛育人,构筑师生协力、本硕博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深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教学各环节。材料与化学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聚焦创新人才的核心特质,全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聚焦“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不负创新初心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的正教授,拥有了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的生活。但钱学森却从未准备在美国长期生活,在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后,有一次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这不是《感动中国》节目的录制现场,而是李伟教授所上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课堂日常。不仅是李伟教授,材化学院每位教师都把“科研为了谁”作为引导学生做课题、发论文的首要命题,把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学院科研工作的立身之本。

以我国先进制造的“国家品牌”之一高速铁路为例,接触线是高铁列车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和速度,但这一技术长期受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材化学院电功能材料团队师生以高铁铜合金接触线为研发重点,“十八年磨一线”,用5000多组数据、10000多根样品,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铜合金接触线,一举夺得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心怀“国之大者”,还要切实维护人民健康。在学校医工交叉科研平台上,他们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等合作,仅用2个月时间,便拿出了国产医用缝合针的解决方案,既破解了以往国产缝合针容易弯折且扯破皮肤的难题,又化解了进口手术缝合针价格较高的困扰。师生携手取得“一条线”“一根针”研制的成功,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履行了科研育人的使命。而材化师生不负祖国、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又成为课程思政的生动素材。


成功研制“一条线”“一根针”


聚焦“综合素养”:通识课程、前沿课程、专业引导讲座加持,正确打开学生视野格局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材化学院党政班子成员虽多是工科出身,但在育人方针上,大家普遍认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视野广度和修养厚度才真正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潜质和后劲。为此学院不断调整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覆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学术讲座的综合素养培育体系。学院精心打磨了一门通识课程《材料概论》,由院长、系主任、教授等担纲主讲。“材料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无所不在的高分子材料”“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材料先进成形技术”“材料与诺贝尔奖”等专题,连接了材料学的过去和将来,也串联起了科学与艺术、科技与生活,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也极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材化学院还增设《材料科学前沿》《成型制造前沿》和《化学史与创新思维》三门专业前沿课程,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前来授课,将材料与化学学科的前沿知识和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带进校园、引入课堂;举办系列专业引导讲座,如,杨俊和教授的“我眼中的大学和大学教师”、王霞教授的“谈大学学习”、雷君相教授的“大学生如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余灯广教授的“科技创新与大学生活”、缪煜清教授的“人类文明与化学”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对知识的兴趣,更引导他们注重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对智慧的追求。


举办系列专业引导讲座

 

聚焦“自主探索能力”:以产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实施项目课程,主动融入科教和产教融合战略布局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研课题不仅来自国家战略和人民需要,也来自工程实践和行业需求。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恰恰是以工科为主的理工院校的天然优势,也是学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级的坚定支撑。为此,材化学院遵循“开门办学”的理念,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搭建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平台,探索有效的协同合作育人模式。在学校支持下,材化学院牵头成立了由六大行业协会、14家龙头企业组成的产业技术学院,共建现场教学平台、工程能力训练平台、工程技术开发平台。

以这些平台为依托,对接学校科研项目课程的育人理念,学院将省部级攻关课题和重大民生工程项目等“源头活水”转化为面向本科生的系列项目课程。通过项目课程,学生得以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并在真实工程环境下,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根据项目需要自主学习所需知识和课程,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谱系”并进行综合运用,如此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在科教与产教融合平台上,院企携手、师生合力,在把科技转化成产品过程中,提升自主探索能力。


聚焦“合作精神”:以科研团队为平台,以科创竞赛为抓手,构筑师生协力、本硕博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赛中练、练中学”提升工科学子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理工大学毕业生深受行业认可的主要缘由。自2009年建院伊始,在“让每一个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指引下,材化学院明确将九大科研团队作为人才培养基本单元,以科创竞赛为重要育人载体,着眼“思想、学业、生涯、心理、健身、审美”等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进一步改革和丰富“六位一体”学士导师制内涵,在科研团队内部构建“本科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导师与学生”成长共同体,打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各科研团队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志趣,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师生协同、课内外联动”为指导思想,通过“做中学”“探中学”“学中做”,组织学生团队作战,100%投身各级各类科创竞赛。近五年,先后夺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挑战杯”上海市赛一等奖、“互联网+”上海市赛银奖、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上图杯”先进成图技术大赛个人及团体一等奖等荣誉。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率多年在全校名列前茅,滋养了一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


构筑师生协力、本硕博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供稿:新闻中心、材化学院

文:张炜、李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