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局•育新人】把科研和项目成果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外语学院为课程思政注入“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1-12-01浏览次数:323

坚持思想引领,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生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设置科研项目课程,推动科研反哺教学,让学生在提升科研素养的同时,以专业实践服务国家对外传播需求;用中华优秀文化勾勒“路线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打造一张张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靓丽名片……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红色为路标,以担当为里程,谱写党史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的新篇章。

坚持思想引领,把稳课程思政“方向盘”

“处在草木间的人,难免会有磕碰,于国与国之间,更难免有一定摩擦。但只要存异尚和,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就可以找到最大公约数。因此茶道也象征着中国人崇尚的与世界相处之道。”在“中国文化(英)”课堂上,外语学院英语系(中美合作)王晨老师将习近平总书记待客的“茶之道”娓娓道来,成为课程思政的鲜活素材,从而让学生在汲取中华文化滋养之余实现道德情操的陶冶、思想觉悟的升华。


王晨讲“茶文化”


作为承担全校公共外语教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关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学院,全体教师在课程育人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思政内容自然融合于教学之中,体现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特别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院注重以学党史、悟思想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学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左秀媛老师的“学术英语读写”课就是这样“打开”的:她通过精心挑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高影响力论文,带领学生回顾了我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演进,指导学生整理体现绿色发展和中国担当的中英文文献,开展口头陈述和英汉互译练习,让学生在提升科研素养和学术精神的同时,增强对中国道路的认同感。


左秀媛在上“学术英语读写”课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已成为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团队,拥有4门“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初步形成了“三融合三贯通”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和实践模式。

科研反哺教学,按下外语人才培养“加速键”

日语系教师杨本明主持的《中国科学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英语系教师王勇主持的“《四书》在英语国家的翻译、传播与影响研究”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法语系教师王颖琴主持的“中国旅欧党团组织法文史料的收集、整理、翻译与研究(1919—1927)”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外语学院教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等要求,发挥外语专长,成功申报国家社科、教育部、上海市教育科学等科研项目,用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需求、在服务国家需求中推动科研育人。


杨本明应邀参加上海国际文学周十周年线上特别活动


不仅如此,学院积极构建科研项目课程体系,倡导科研与教学紧密融合,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在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的背景下,日语系刘曼老师申请的“基于大数据的中国主流媒体疫情防控报道的话语研究”项目就成了学生们直接参与的科研项目课程,学生们不仅通过科研实践促进国际社会全面、公正地理解和认同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努力,还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担当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事实上,外语学院所有高级别科研项目均开设了科研项目课程,加快科研教学融合,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为我国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外语人才。


刘曼在上课


勾勒文明脉络,擘画立体中国“实景图”

全景式呈现上海开埠至今176年的历史进程,记录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上的奋进之路,展现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品格,由市委宣传部出品指导、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共同制作,杨本明团队翻译的大型纪录片《大上海》日文版的正式上线,成为向世界介绍上海的一张重要名片。


《大上海》日文版纪录片截图


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向国际友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中,外语学院积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鼓励多语种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外宣项目,践行从“翻译世界”向“翻译中国”的国家战略转变,助力国家对外传播工作。德语系王婀娜副教授受外文局委托翻译出版的“读懂中国共产党”系列丛书《中国共产党这样走来: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德文版),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上海广播电视台《巡逻现场实录》《人间世》等热播纪录片的外文翻译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为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案例编写素材,还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实景。


《人间世》纪录片截图


《巡逻现场实录》纪录片截图


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芹表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必须要求广大教师要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并传递奋斗的力量。学院广大教师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的具体实践诠释外语人才培养和公共外交的使命与担当。

 

供稿:新闻中心、外语学院

文:黄芳、张新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