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个楼层、逐间寝室核对在校学生信息、引导和督促学生及时参加核酸检测、推动学生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组织开展兼具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线上活动……都说孩子是家长最牵挂的“软肋”,在上理工准封闭管理的特殊时期,辅导员老师作为最贴近学生的人,用持久的耐心和负责的态度化身成守护学生的坚硬“铠甲”。
此时的“在一起” 胜过千言万语
“二公寓一号楼一共968个学生留宿。”这数据像是刻在辅导员王干老师的心里一样,“不会错”。3月11日,学校对二公寓一号楼实行临时管控,作为“三同”辅导员,王干“秒变”整栋楼的“大家长”,从得知消息到开展行动,不到30分钟他就集结了30余位学生党员、志愿者、退伍士兵组成临时服务“小分队”。他们敲开一间间房门,核查一张张床铺,分发物资、统计排摸;每层楼的少数民族同学,也会安排专属套餐,让每个同学都能“被照顾”。“有天晚上10点多才全部做完核酸,同学们自发鼓掌表示感谢,这一幕让我们很感动,深感党员不是简单一个称呼,更是特殊时期的责任和担当。”
王干带领志愿者核实住宿学生信息
光电学院的刘成、基础学院的牛光辉、环建学院的殷洁如等老师作为“三同”辅导员也连续奋战在学校疫情防控的一线,为学生第一时间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其实,和他们一样,在校内还有很多辅导员老师在默默地给予同学们全方位、全天候的守护,对于学生来说,此时的“在一起”胜过千言万语。此外,殷文华、邵洪宇、周锟广、何晓娜、王炳佳、杨欣悦、吴佩醒等7位上理学工人还于1月初奔赴上海某高校,与该校的师生们“在一起”,为封控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上理力量。
牛光辉奋战在学校疫情防控的一线,为学生第一时间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王炳佳等7位上理学工人支援兄弟院校抗疫
小程序“大用处” 推动“数治抗疫”
校园启动准封闭管理,首先要摸清“底数”。在学校智慧校园平台的支持下,学工部联合信息办开发出智慧校园数据展示平台,将2万7千余名学生的基本信息、健康填报信息、校园卡信息、宿舍信息综合汇总于一体,打破校内部门之间、师生之间的数据壁垒,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我平时管理自己的学生时,喜欢研究一些数据统计、信息核对的小程序,学校准封闭期间每位辅导员都有大量工作,我就想到是否可以把日常‘小经验’与智能终端WeLink结合,让大数据技术为学生工作赋能。” 参与该平台建设的骨干成员、辅导员石占魁老师谈道,在他的努力下,“学生信息变更登记”“核酸检测信息登记”“研究生复试场地申请”“校外就医申请”等小程序也在WeLink平台中被快速搭建起来,为学生留校生活及全校精准开展学生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石占魁调试维护核酸检测数据大屏
校外就医线上申请流程
提到这些“新款”小程序,分管226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周强老师赞不绝口:“就拿核酸检测信息登记来说,以往我们需要陆续将学生做核酸的情况录入统计表格中,还要发信息、打电话反复确认核对,每一轮检测完至少要花费2个小时的时间。现在我可以随时看到同学们的检测动态,及时督促尚未进行检测的同学,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给同学们提供更多其他的帮助。”就在3月28日,周强的两位学生分别在线上进行了校外就医和出校申请,“如今就医及返校流程搬到云端后,流程明晰、操作简单、快捷高效,十几分钟便能完成整个审批环节,同步收到可进出校通知提醒,能够让我更安心养好身体。”王天乐同学感言道。
智慧校园数据展示平台的搭建和维护除了顶层设计、技术支撑之外,政策协调沟通、实时数据变更、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等相关工作也非常必要,为此孟志雷、熊冕、周锟广等老师也在加班加点,助力实现学生工作的数字化、智慧化。
数据专班小组开展数据核查工作
“各显神通”齐发力 “宅校”生活充实有动力
“等‘理’看玉兰”“我们与‘理’一起抗疫”“共待春晖临沪江”等话题以及一组组抗疫口罩设计海报在基础学院师生朋友圈传递,原来,这是基础学院辅导员杨欣悦发起的“‘绘’出暖阳,‘罩’耀你我”创意口罩线上绘制大赛,开展当天便收到250余份投稿及32000余人次的关注与点赞。“当画笔与口罩相遇,丰富多彩的图案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防护意识,让抗‘疫’精神以一种更加温暖的方式走进了学生内心。”杨欣悦谈道。此外,王倩老师的“学霸课堂”、闫旭老师的“三行诗话上理情”、闫小磊和尹强的“红色电影展”,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载体让校园生活有趣且有内涵。
创意口罩线上绘制大赛
安心“宅校”诚可贵,找到工作价更高。面对今年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机械学院学生就业工作专项负责老师、辅导员周蓉在留校期间排摸了手上127名尚无就业方向的学生,帮助90多名学生完善简历,集中推荐给30多家企业,平均每个学生接到近10家用人单位的面试电话……“对于还没有拿到心仪offer的同学,她会点对点指导我们修改简历并推送给优秀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为大家争取到更多面试的机会。”2022届毕业生孙晋谈道,在周蓉的指导下,他已经顺利拿到一家知名车企的offer,安心享受大学最后的美好时光。在中英学院,陈璇、王婷、郜嘉琪等辅导员老师与学院HR葛介乐联合指导同学们修改简历,对于有就业意愿或者实习意愿的同学进行精准职位推荐及面试指导,“就业工作任重道远,不仅是职位推荐,还是要让学生找准定位,才能提高求职成功率。”陈璇表示。
周蓉参与“职位赋能工作室”直播“带岗”
“辅之以情、导之以行”,在上理校园里,这群可爱又富有能量的辅导员们,正用最柔软的心,陪伴着同学们一起迎接春天。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
文: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