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为中国高质量引领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发展方向。9月22日,以“‘一带一路’十周年展望: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沪江公共外交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大礼堂二楼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学界、政界、企业届的80余名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等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承办。论坛分别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李文辉、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祝伟敏、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担任主持人。
论坛现场
集体合影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公共外交为推动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发挥出重要作用。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凌宇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协同发展的办学战略,并于2020年携手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共同创建了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三年来,研究院在品牌论坛建设、学术研究、决策咨询、成果出版等各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持续推进公共外交事业和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同时,上海理工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要,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助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不断改造升级适应科创中心建设需求的理工类专业,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王凌宇致辞
“一带一路” “公共外交”和“科技发展新机遇”共同组成了相互联动的关键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赵启正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十年建设,“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合作平台,为全球经济发展、互联互通、民心相通作出重要贡献,受到沿线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同时,我国的科技新发展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机遇,更要积极利用公共外交助力“一带一路”澄清舆论障碍,大学必将在公共外交研究、实践和人才培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赵启正致辞
本次论坛共有两位专家进行主旨发言,分别从各自视角总结“一带一路”十年的成就,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
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在题为《以发展的视角共话“一带一路”下一个十年》的报告中表示,针对当前“一带一路”的新形势、新挑战,需要深刻理解“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的内涵,加强应用,从搭建平等对话平台、坚持科技创新、聚焦国际议程出发,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新型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机遇,让各国人民真正分享到“一带一路”的成果。
赵白鸽作主旨报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建“一带一路”》为题,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坚信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一带一路”各国共同发展开辟更广阔路径,开创更美好前景。
赵艾作主旨报告
下半场的圆桌论坛环节分为学者专场和企业家专场。在学者专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科研部主任南储鑫,上海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黄仁伟等专家就“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意涵、十年历程、未来展望等问题深入探讨。在企业家专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经济研究团队执行负责人杨燕青、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董少鹏等专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对话。
圆桌论坛学者专场
圆桌论坛企业家专场
论坛最后,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长周汉民作总结讲话。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一带一路”走过的十年,是顶层规划设计日臻完善的十年,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十年。中国将继续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携手各国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周汉民作总结讲话
李文辉、祝伟敏、蔡永莲主持论坛
论坛开始前,校外专家一行参访了校园,了解上海理工大学发展概况以及在医工交叉、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校外专家一行参访校园
上海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上海公共外交协会相关负责人,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在主会场参加论坛。同时,在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内设立了两个分会场,600余名师生以观看视频直播的方式参与论坛。
分会场
供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