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父母,怎样开启独立的生活?”
“没人‘盯梢’,如何进行有计划的学习?”
“有点‘社恐’,怎么融入新的集体生活?”
大一“萌新”迈入上理校园已有月余,面对陌生的环境、截然不同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他们有“十万个为什么”,也在学校和师长的护航下,开启作为大学生的“打怪升级”之路。就让我们跟随2024级新生的视角,看他们如何读好精彩的大学课本。
新环境新身份 建立上理“归属感”
“上海菜里的辣子鸡和豆腐怎么是甜的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工科智造类2024级新生陈佳微来上海吃的第一顿饭就直呼“没想到”。和大部分新同学一样,她觉得大学生活有点新鲜,也有点迷茫:“高中的时候沿着高考这个既定目标‘航行’就可以了,而上大学后仿佛突然来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需要重新寻找‘航标’。”
基础学院的晚自习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生适应“缓冲区”,晚自习按照大类专业划分至每周的不同日期进行,实现两校区3500余名学生的全覆盖,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数学举例,高中知识点是少而难,大学则是广而抽象,有的新生还想通过高中那种‘题海战术’来学习肯定就走不通了。我们需要把概念‘吃透’,基本上1课时的知识点,需要课下花3课时来巩固学习。”理学院李林林老师介绍,每天晚自习都会有老师坐班答疑,为同学们解答学业上的困惑,更注重引导同学们建立自信、明确奋斗目标。此外,“沪江医教”师生心理云咨询等活动为新生筑牢心理健康防线,“1+X+N”思政工作育人团队中的班主任、专任老师、辅导员的指导让新生更有“底气”。
李林林老师晚自习坐班答疑辅导
听校领导主讲《开学第一课》、认识志同道合的同学、到食堂吃“麻辣专窗”、在短视频里刷到过无数次的沪江园里实地走一走……随着来到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新生们关于上理的归属感也慢慢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有关专业、有关未来的想法也逐渐清晰。管理学院新生殷燕楠感慨:“面对陌生的环境、人际关系这些挑战,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独立中学会规划管理时间,学会独自面对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恰恰是成长的标志。”
化被动为主动 适应大学“学习”方式
大学的学习和中学阶段有什么样的差异?最明显的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学首要的不是“学习什么”,而是要“学会学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找到学习兴趣点、利用好学校各类平台和资源。
“一网畅学”平台集合了校内全学段教学资源,课程的预习、师生的互动等都可以在这里完成;“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微信号也会经常发布教学相关信息。一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一流课程、重点课程等为同学们创设了优质的学习场域,此外学校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班、学士导师、科研项目课程、微专业和微课程等创新举措为同学们开辟了丰富多元的学习路径。光子芯片研究院2022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胡蝶大二就发表了SCI论文,正是得益于格致创新班培养模式对科研的引路:“我们每位同学都可以选择一位学术导师参与科研项目,大家不仅深入钻研专业理论课程,还系统性地接触科研方法与思维的学习,这也是后续深入参与多个前沿项目与实验的基础。”
“一网畅学”教学平台提升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体验
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专业课的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图谱是大学阶段学习的一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校学生学业发展中心学霸导师朋辈帮扶项目、“一站式”学生社区“学在上理”系列讲座等为同学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大一时,光电学院的董炬京带着学习上的困惑走进了学生学业发展中心,并且从“求助者”变成“助人者”。两年来,他在学生工作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次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中心副主席,化身护航学弟学妹的“朋辈力量”:“学生学业发展中心的活动涵盖了学习经验分享、学业辅导、生涯规划指导等多个方面,通过发挥榜样力量,汇聚学霸导师资源,帮助大家在学业和个人成长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光电学院石悦言在学业发展中心干训课堂上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设计学业“航线” 大学是一道“规划题”
大学求学的方向是什么?与其说是一道问答题,不如说是一道规划题,更是一道大学的必答题。出版学院新生阿依沙吾列表示,和身边同学交流过程中,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规划感到迷茫:“为了打破信息差,我们向学长学姐了解专业课程、就业前景,遇到问题多向老师同学交流解决方法、拉近距离,希望尽快找到自己的努力目标和方向,顺利度过这段适应期。”
为帮助新生明晰学业“航线”,答好“大学规划”题,学校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入学认知教育,基础学院全体教师参与备课、授课:辅导员主讲“思想道德引领”“安全守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引领”,组织员带来“入党第一课”,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开展主题班会、创意实践活动……线上微课、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等丰富的授课形式,架起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桥梁,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融入新生活、明确未来方向。
2024级大学生入学认知教育讲师团
“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要增强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深入了解和运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同时尽快确定学习目标、职业目标、生活目标等,可以将人生大目标与阶段小目标相结合,坚持理想并付诸行动。课外要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和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结交更多朋友,开阔眼界;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深厚积淀也可以为大家在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科创竞赛等方面夯实基础、助力腾飞。有任何困惑或挫折的时候,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都随时欢迎你们的到来。”基础学院辅导员田媛媛谈道。
大学生活的画卷已经徐徐展开,新同学们满怀梦想与期待开始解锁新体验:立足课堂主阵地,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参与科研项目课程、微专业学习,加入导师课题组,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关注参加双创竞赛、学术论坛等课外活动,交流学习专业领域前沿信息……沪江园里,新同学们正以奋斗姿态开启自己的逐梦新征程。
供稿:新闻中心
支持:本科生院(教务处、基础学院)、理学院
文:李卉云、张新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