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六届二次教代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5浏览次数:14

勇立潮头,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上海理工大学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

会议工作报告

202442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和上海市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目标要求,以上海市特色党建高校引领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持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学校“十四五”规划。各项事业再迈新台阶。

 ——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上海市一流课程13门。“挑战杯”获国赛一等奖2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全国14银历史最好成绩。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综合成绩全国第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107项,创造破百记录;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研到校经费连续第二年突破3亿元。

 ——农业科学、物理学、数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6人,名列市属高校第一。全年新增博士后47人,为前两年总和。

 ——制定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明确未来三年事业发展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主题教育凝聚奋进力量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上率下开展理论学习,一体推进调研整改。师生通过“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各类主题宣讲和“行走的党课”等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伟力。开展完成了图书馆馆内空间微改造、行政教学楼一楼大厅空间优化、沪江国际文化园开放时间延长等民生项目23项。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优化议事决策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各类党政会议,不断完善党政工作要点、年度工作预安排以及督察督办机制,持续优化校领导班子成员专题调研成果转化机制。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巩固“三全育人”综改成效。获批上海市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五届“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赛。形成《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原创话剧《旷野》获上海市“汇创青春”一等奖榜首。

全面提升一流本科建设成效。完成1个新工科申报。全面启动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筹备工作。创设院士领衔的格致创新班。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质量提升工程。

大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上海)共建高校。扎实培育学位点项目18项,新增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03名。SCI一区论文相较上一年增加133%

三、加强高水平学科和科研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持续优化学科生态,深入推进跨学科创新。新增两个一级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能源材料、骨科生物医学等领域学科交叉研发机构。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获批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首获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奖一等奖,11项科技成果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多项技术发明创新获国际荣誉。

加快科研创新成果转化。5项医工交叉项目注册公司。食品学科助力玉溪特色农业转型升值,“滨江-上理健康产业园”建设纳入杨浦区“十四五”规划。2项科技成果转化达千万级。

四、完善教育服务支撑体系,有力保障事业发展

全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启动建设师德数字画像系统。新增一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海外引智项目经费首破400万。印发《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引进、培养国家级人才7人。

大力改善校园环境。有序推进军工路516号、1100号校区改扩建工程和综合楼等维修改造工程。完成第五食堂整体装修改造,优化升级校园休闲服务空间。

五、扩大开放合作交流,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服务上海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东方国际、均瑶集团、中船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启动招生。携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高校开启新一轮合作。

深化国际合作。共建中国-古巴国际生物医学光学诊断与治疗联合实验室。新增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8所海外合作高校,7所国外学分互认高校。

六、不断提升校园品质和治理效能,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优化“十四五”规划和第二期高水平大学后半程目标任务。加快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持续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优化保密工作组织机构设置。全力冲刺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刘湛恩烈士故居获批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复兴路校区校史馆建成并开馆。有力落实援疆以及沪赣、沪蒙等教育对口支援。

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党建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20-2023)》目标任务。开展干部人才工作专项调研。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修订2023年党建引领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印发党支部工作细则。举办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班20期。抓好意识形态重点阵地、学生社团建设和校园融媒体平台建设管理。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做好统战群团和老同志工作,社会捐赠到账逾千万。召开第六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完成换届。

过去一年,学校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离不开师生的齐心协力、辛勤奉献,倾注了全体上理人的智慧与汗水。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向老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部分 2024工作展望

2024,是上海市实施教育“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年。2023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就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委为此制定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一个意见+十大专项计划”。上海理工大学作为市属理工科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对标制定了《上海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今年就实施计划的第一,相关工作已通过学校年初发布的党政工作要点全面铺开。下面我就2024年第一季度实施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作汇报。

一、2024年第一季度工作

在全体师生不懈努力下,一些工作已初步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比如,我们对接服务国家重大部署,新组建成立了出版学院和智能科技学院;我们以共一作者登上了《Nature》正刊研发成果登上国际行业顶尖期刊,等等。还有以下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2024年高水平优势学科建设方案已接受上级部门评审。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课题2项。

在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方面。初步形成三年学科优化调整方案并上报市教委,目前获批生物技术新专业1个,撤销印刷工程专业1个。优化升级先导产业领域专业培养方案。加强新文科研究,遴选10项决策咨询课题上报。2024年医工交叉、科艺融合项目有序推进。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启动实施微专业、微课程、暑期学校、多学段制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其中,本科微专业的申报中涉及“双碳”、集成电路、金融等多个社会前沿领域。智能科技学院相关国际学术合作正在积极筹备中。

在加强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方面。与上海国创院开展全方位合作,依托“项目制”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工程硕博培养。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一批立项。启动培育2024年科研项目课程。

开展应用基础与前沿学科研究促进计划方面。形成上海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方案。全面验收、梳理外国专家合作项目,发挥国际化人才团队作用,引领推动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全面调研从事应用基础研究人员长周期考核方案。

提升科技创新协同攻关能力方面。发表3大刊子刊及高端论文10余篇。获批国家实验室科研项目立项1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9项,国社科基金艺术学13项;各类文科项目审核申报72项;上海市科技奖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申报近60项。省部级以上决策咨询报告达21篇。初步形成校级新型研究院运行管理机制指导意见。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成效方面。起草技术转移队伍建设文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推动2项高质量科创成果转化。初步形成“上理工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

在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拟定重点发展学科领域海外青年人才引进人选。有序上报7批省部级以上人才,引进博士后7人。推动多位海外高校教学名师开展授课。初步完成《沪江领军人才管理办法》修订,补充完善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系列通道。

在加强高水平开放与合作方面与世界排名第175名的西班牙庞贝法布拉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新增开展1个研究生层次ASIIN国际认证,应用化学专业获ASIIN专业认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地区援外项目合作。全力筹备申报“111”引智基地和海外引智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到2026年就戛然而止。其中有许多改革新举措、新任务,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迎难而上,一棒接着一棒跑。从第一季度的工作完成情况看,一些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些因时间节点未到尚在筹备阶段,还有一些离目标任务仍存在差距。接下来,我们还需在以下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在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要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以良好作风保证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

二是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方面。在高水平优势学科建设基础上,重点培育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持续深化和拓展跨学科创新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未来学科方向,加快出台跨学科创新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学科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调整、改造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

三是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方面。深入推进微专业、微课程、多学段制、暑期学校等改革举措,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前沿需求的匹配度。深化和推广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争取获批市级层面拔尖创新人才试点培育基地。实施以“住企联合培养”为抓手的工程硕博培养专项改革计划建设以项目探究、任务攻关为牵引的行业技术前沿课程体系。培育建设市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四是在加强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方面。瞄准上海先导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培育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加强协同联合,努力新增国家级平台。进一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和质量,争取实现新突破。重点强化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发挥国际化人才团队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有效提升双创成果转化力度,强化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培育。落实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改革方案,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队伍和重大技术转移成果。

五是在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方面。加强人才引育,力争在引进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引进或自主培养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全力引进一批理工类大学国际优秀教师。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各类人才以及创新团队考核评价机制。深化“绩效+任务”两级分配改革,激发二级单位办学活力。

六是在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方面。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守牢安全稳定底线。确保分类评价各项指标排名稳中有进,完善新型研究院等创新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更加彰显文化特色,继续开展创全和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深入实施智慧校园功能改进和优化完善。进一步强化资源统筹配置,加快推进校园环境升级改造工程。

各位代表,“任重道远更须扬鞭奋蹄,时不我待更要日争朝夕”。不久我们即将迎来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学校120周年校庆也近在眼前。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勇争先攀高峰、强化使命敢作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推动学校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