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理”的故事】青春在疫情防控中绽放

发布时间:2020-03-09浏览次数:42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很多温暖的人带来了温暖的故事,成为了穿透黑暗的一束光,在疫情面前,上海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们以青春的名义积极行动起来,让青春在投身疫情防控中绽放,书写了一幕幕动人的青春之歌。


“穿上红色的志愿者马甲,我内心感觉很光荣!”

“当时社区在招募防疫志愿者,我就报名参加了。之后才了解到自己是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里唯一一名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社区党员和街道工作人员,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大了!”机械工程学院2017级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李屹说道。

寒假里,李屹照常回到老家湖北十堰,但未曾想却碰上了一场席卷大江南北的新冠肺炎,湖北省更是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李屹也积极参与到了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我们社区在招募党员做防疫志愿者,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于是也主动申请,参与到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当中。”李屹的工作是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对出入社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登记、测量体温,发放防疫宣传单,劝告社区居民戴上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李屹在社区进行防疫志愿服务


“哥哥们参加志愿者工作,都好辛苦的,请你们收下橘子和水吧!”一名6岁的小朋友带着口罩隔着铁门对李屹说到。“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做社区防疫志愿者虽然辛苦,但有时候居民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会让我们很感动、很暖心,做社区防疫志愿者很值得!”李屹还主动帮助多位社区居民将政府发放的生活物资运送上楼,放到家门口。他说:“穿上红色的志愿者马甲,我内心感到很光荣,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我会以身边的优秀党员为榜样,为打赢疫情防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进行入户排查和村民信息登记工作,都需要人手去完成,我们村共有300多户人家,村民近2000人,我们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完成了全体村民的信息采集工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王廷娣,家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司龙庄村。1月31号起,她和村里的另外2名寒假返乡大学生共同投身这场家乡“防疫战”之中。

“你是我们村第一个来主动报名进行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现在人手严重不足,急需大量志愿者,感谢你的加入!”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司龙庄村支部书记陈恒太激动地对王廷娣讲道。

王廷娣在检查登记村口进出入车辆信息


录入疫情防控数据、做好进出车辆人员管理、宣传和讲解疫情防控知识……这些是她的主要工作。8:00-12:00, 13:00-20:00,这是王廷娣每天做防疫志愿者的工作时间,“我们每天需要向上级单位提交全村疫情防控数据,有一天晚上我一直在村部工作到晚上十点,提交完疫情防控数据后才想起来还没有吃晚饭。”王廷娣笑着讲道。“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想着应该为疫情防控做点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特殊时期,我们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不信谣、不传谣、科普防疫,做一名合格的个人网络志愿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日益严峻的时刻,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莫过于是口罩的选择和使用,一时间各种言论在互联网平台上发酵,真假难辨。我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2019级本科生汪思毅发挥英语专业优势,查阅了大量官方的中英文资料后,连夜在个人公众号上对于口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科普,单篇推送阅读量达到近6000次。“当时,我看到一些自媒体发布的关于口罩使用的文章里有许多错误,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正确的。我发出推文的当天各大官媒也陆续进行了科普。”汪思毅说道。

“在口罩成为紧俏商品的时候,一些用保鲜袋自制口罩的谣言在朋友圈开始流行,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无论是过滤性能和气密性都不行,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合适的材料。”前期查阅的大量资料给了汪思毅很大的帮助,家人曾经从事口罩相关原材料领域的工作。给他提供了专业的参考意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在充分了解口罩的原材料和原理后,汪思毅开始着手寻找材料,尝试自己在家制作口罩。“我发现这些材料其实还是很容易找到的,超市里一次性无纺布床单、静电除尘纸等材料其实就是口罩的原材料。在咨询了专业的化纤工作人员后,我了解到自己制作的口罩是可以用于个人防护。”汪思毅和家人一起写了又一篇推文,还拍了视频,图文并貌地介绍自制口罩的选材和缝制方法。

汪思毅和家人制作口罩


“面对海量堆积的信息流,面对谣言的蛊惑,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有着内心的灼热,对于良知正义的坚守和突破眼前利益的家国情怀,有所坚持,有所质疑,冷静地思考探索,将对于生命的敬重融于我们的言行之中。即使在艰难困苦甚至是可怕的疾病面前,仍然要有一颗对于未来有所希望、有所爱的心。”汪思毅在个人公众号上写道。


“漂洋过海,我们把防疫物资带回家!”

2020年2月16日,从芬兰赫尔辛基飞往上海的航班降落在浦东机场,我校海外学习师生19人和28个大箱子的出现特别引人注目,箱子里面是19名师生志愿协助欧洲湖北总商会芬兰分会带回的53170个医用口罩,紧急捐赠给湖北省防疫工作一线人员、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用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防控。

我校18名学生志愿者在沪江学院齐琳老师带领下,在芬兰赫尔辛基万塔机场办理好物资托运手续并清点好数量,在飞行10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提取28箱救援物资,顺利过关,并交接给芬兰华人志愿者。学生志愿者魏思琦说:“特殊时期,这件事虽小,却让我觉得实现了自我价值,非常荣幸能为祖国作一点贡献”。熊天说:“这是一次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希望祖国早日渡过难关”。李文昊说:“我妈妈是医生,我很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能给他们提供实质性帮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我校海外学习的19位师生志愿者顺利将防疫物资带回中国


18名志愿学生分别是来自理学院的钟激扬、陈迪、姜杰、李文昊、伍一渐、黄宇轩,光电学院熊天、柴园园、费晓晴、翟秋红、杨雨萱,管理学院魏思琦、管欣怡,能动学院石景旭、贺传晖,机械学院冯子珊,材料学院杨雨琪,环建学院李梦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上理学子积极响应号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精神, 他们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为抗击疫情贡献上理学子的力量。


供稿: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