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彰先进,大力宣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本市全力奋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团队集体和青年典型,引领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决定开展2020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
经集体、个人申报,机关党委、学院推荐,学校评审小组评审,现将我校推荐2020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候选对象予以公示。候选对象按评审排序公示,如有不同意见,请于公示期间向校团委反馈。
公示时间:2021年1月26日至2021年2月1日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55270164
邮箱:tuanwei@usst.edu.cn
一、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1、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智能感知与光电检测青年团队
团队现有成员16人。自2017年建立至今,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工科人才,以教育教学为目标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兆易创新杯”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等多项竞赛。其中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3项。团队成员获得学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多项国家奖学金,多次获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等荣誉数十项,团队指导教师荣获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等奖。团队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部分技术已经转化为市场广泛应用的产品。
2、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年团队
团队现有成员13人。团队每年开设课程10余门,并承担1门国家一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及重点课程的建设工作,教学队伍被评为“国家级热工教学团队”。青年团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斐然:总共获奖82项,其中获市级和校级教学奖励18项,省部级及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奖8项,各类荣誉称号19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及竞赛获奖37项。团队成员近几年承担国家及上海市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团队荣誉称号。
二、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个人)
1、戴博,男,汉族,35岁,上海,民进会员,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戴博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研骨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研事业,围绕特殊的科研项目,攻坚克难。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疫情专项项目“新冠病毒及烈性病原致病病毒全自动检测系统”,负责仪器结构设计开发,经过团队的努力,3个半月完成了系统样机。在前沿科研领域,开展了研制微流控透镜等系列工作,所研发的彩色液滴透镜结合智能手机可实现荧光显微成像,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以及战场医学提供有效技术保障,成果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采纳,进一步开展合作项目。此外,戴博还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上海电气集团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研制了专用仪器设备,实现进口替代在创新领域有突出的贡献。
2、饶平平,男,汉族,37岁,上海,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系主任。近年来共主持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获3次校级课程教学一等奖,主讲《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获上海市重点课程及上海市精品课程,主持5项省部级教改课题。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挂职上海市杨浦区建交委担任副主任期间,全过程参与2016年、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示范区建设推进白皮书》编制。作为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对口支援喀什大学,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在助力受援高校高水平SCI论文和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均取得“零突破”,带领当地教师深度参与喀什地区委办局“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助力南疆教育脱贫做出上海高校援疆新贡献,援疆先进事迹多次得到喀什大学官网、澎湃、新民网、新浪网及人民网等媒体报道。
3、杨杰,男,汉族,34岁,上海,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学院工会主席。杨杰同志担任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枣庄市委决策智库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和多本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上海理工大学“思学”学者。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含863计划1项);以第一作者或唯一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33篇,其中SCI论文16篇,国内高质量期刊论文1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合作出版教材2部;指导市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
共青团上海理工大学委员会
2021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