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海市教育大会举行。大会为上海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校党委书记王凌宇:陈吉宁书记在全市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学校深化新一轮综合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学校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化新一轮综合改革、“十五五”谋篇布局相结合,推动党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在学校落地生根。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全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系统思维,勇于自我革命,全力抓好人事制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内部治理改革等各项重点,构建有利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文化。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把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干部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热情和内生动力,凝聚起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为上海教育强市建设作出上理应有的更大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朱新远:大会擘画了上海教育发展蓝图,为上海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上海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将以“强服务、强贡献”为价值导向,紧密对接制造强国战略和上海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聚焦AI+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主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塑课程和教材体系,着力构建能支撑完整工程应用研究的“创意—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师培养链,不断提升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将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的有组织科研攻关,不断提升学校创新策源功能和服务能级,为上海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上理贡献”。
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宝林:我们将进一步以科技创新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科研成果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助力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与智力保障。同时,要按照大会关于强化有组织的科技攻关、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成果转化体系的要求,为教师安心科研、放心转化做好保障,推动更多成果从“书架”到“货架”,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规划发展处处长宇振盛:我们要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两翼,跳出教育“内循环”,以国家战略所需、科技演进态势和产业变革趋势来定义、牵引和重塑专业布局、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注重强服务、强贡献,融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循环”,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能力。
研究生院副院长彭斌:大会吹响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的冲锋号,上海理工大学作为市属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责无旁贷、使命光荣。我们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紧密对接上海市“3+6”新型产业体系,依托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能源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持续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培养能级,为高质量发展输送大批匹配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与全市教育工作者勠力同心、向全面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既定目标迈进。
材料与化学学院党委书记曹英:大会为上海高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材化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抓住学校“一校一策”改革契机,充分发挥学科交叉创新与重要支撑优势,做好材料与化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助力实现上海高等教育、上海理工大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为助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人事处综合办公室主任李伟:大会指出,要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当前学校正紧锣密鼓落实上海市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而人才资源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人力资源配置的职能部门,我们要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服务相关工作,真心诚意为人才成长搭平台、竖梯子,助力学校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服务环境和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
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曹慧:通过认真学习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我深刻领悟到教育和科技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我们团队一直聚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中的痛点问题,从新型识别材料开发、快速检测体系构建及生物传感器研制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努力解决“卡脖子”难题。今后,我们还将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提高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强化校企科研合作,为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出版学院教师祝璇璇:大会提出要深化课程改革,这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大会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教师要积极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聚焦AI技术,深化科教融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辅助教学向更深层次、更具创造性的方向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注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努力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础学院辅导员闫小磊:大会强调牢记为党育人初心、站稳为国育才立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常态化、系统化、鲜活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做实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以时效性、精准性、艺术性的管理服务提升学生满意度,以专业化、职业化、长效化的学习与实践形成工作特色、提升育人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晶: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子,我们深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塑造思想、引领行动的重要性。前不久,《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作品在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这是对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肯定,让我们更加坚定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与思政课创新实践,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为建设教育强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李志恒:身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承担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使命。我将努力学习和深入钻研专业知识,踊跃参与科研实践,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青年力量。同时作为团学干部,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关注教育事业动向,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协助学校和老师开展好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
供稿:新闻中心、校团委等各单位